排名第一的炒股杠杆平台
你敢信?仅用56个交易日就从1000亿市值成功翻倍。
近一个月胜宏科技的股价连续突破历史新高,仅最近14天又增长了396亿,妥妥的翻倍大牛股。
一直以来,电子行业从来都不缺王者,但能够一路长虹所向披靡的公司并不多见。
而胜宏科技上市十年来股价就已暴涨5514%,稳居电路板行业第一梯队。
陈涛作为公司掌门人,抓住AI算力狂飙的风口与英伟达深度绑定,将胜宏科技打造成AI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。
他深知激烈竞争中决胜的砝码是创新,创新的底层逻辑是快人一步。
胜宏科技是PCB行业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。
PCB承载着芯片、电容、AI器件等元件,是电子设备的核心连接基板,在电子行业中PCB 、集成电路和面板是最重要的三大元件,但如果没有PCB电子产品就失去了灵魂。
胜宏科技在陈涛的管理下,瞄准AI算力的巨大势能,迅速切换产业结构,在PCB产业技术发展上迎合国际科技公司的需求,成为英伟达、特斯拉等企业的合作伙伴。
人常说,股市是企业潜力的风向标。
胜宏科技的成长性不言而喻,资本蜂拥而至使得他成了市场的香饽饽。
从今年年初开始,胜宏科技的股价从41.5元大涨至8月18日的231.7元,不到一年的时间涨幅高达452%。
众所周知,英伟达以4.4万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股,与他深度合作的公司自然水涨船高。
据相关资料,胜宏科技在2023年与英伟达合作提供AI加速卡后,又在2024年通过了国际技术认证,到今年一季度时,它与英伟达的订单占比就已超过70%。
去年一年公司盈利11.54亿,而今年仅第一个季度,净利润就达9.21亿,几乎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。
强悍的盈利能力和英伟达的强势背书,胜宏科技一骑绝尘被众多投资人抢筹。
目前,胜宏科技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,国内企业第4位。
而在它崛起前,PCB赛道就强手如林,我们熟知的鼎鹏控股、东山精密等企业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,都有着亮眼的战绩。
仅2023年营收就分别达320.66亿和336.51亿,虽然当前胜宏科技是PCB市值第一的龙头,但明显在营收上与这几家公司相比仍有差距。
时至今日,在电子产品领域胜宏科技为何能异军突起,他的一路飙涨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?
切入PCB赛道,陈涛眼光独到。
1996年,他进入惠州一家电路板台资企业做销售。在这里陈涛第一次接触到PCB行业,作为销售员他敢闯敢拼,仅用3个月时间就拿下200万订单,成为这项业务的佼佼者。
小白起步的他,为了了解PCB业务链的全流程,深度推销产品,陈涛一次次拆板自学PCB构造原理,几年下来硬生生考下了PCB高级工程师的技术证书。
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PCB被外资企业长期垄断,而这一赛道又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,陈涛果断辞职于2003年创立了胜华电子。
3年后,在摸清了PCB产业链的上下游运营核心流程后,他正式成立了主营PCB业务的胜宏科技。
2019年,当行业内众多公司仍然专注在传统PCB的量产上时,陈涛将注意力放在了AI算力上,而此时高端PCB电路板则是最为匹配的项目。
在激烈竞争的行业内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才是制胜法宝 。
当年他就拍板成立了HDI高连接电路板研发部,正因为立项早,切入转型快,2023年胜宏科技的量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被英伟达认可。特别是在第二年通过国际认证后,胜宏科技就成为英伟达的核心合作商。
HDI电路板突破了PCB的技术壁垒,在AI时代它已成为AI算力性能的决定性元件。
胜宏科技能将电路板的激光钻孔良好率达到85%以上,精度甚至可以控制到0.076毫米以内。
不仅如此,胜宏科技能得到英伟达的青睐,也在于公司技术人员不但能满足英伟达对产品的需求,还联合研发尖端技术,甚至参与到英伟达芯片的架构设计中,为其提供降低功耗及热噪声的解决路径。
在合作中与英伟达形成了双向奔赴彼此赋能的产业状态,从而实现深度绑定。
在紧抓行业风口的同时转型新项目,与其他企业相比胜宏科技早早抢占了先机。
不得不说,技术能力是胜宏科技的底气,而前瞻性则是它大杀四方的利器。
伴随着胜宏科技的快速扩张,公司的未来仍有隐忧。
7月底,胜宏科技对外宣称拟募集10亿美元,用于产品研发和产业链的落地,港股IPO已开启进程。
再加上公司进行的新一轮定增,前前后后总计90亿,如果能够顺利获得资金,对于胜宏科技的资金缺口将是有力的补充。
相关数据显示,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已高达52.54%,长短债总额33亿,账面现金仅剩下13亿,公司所面对的挑战不容小觑。
但在此时,公司高管却出手高位减持,截至8月初,6位公司高管先后减持约5亿元,其中陈涛夫妇套现16.94亿元。
此举对于资本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,争议也此起彼伏,这也是当前胜宏科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当然,长期来看胜宏科技的市场依然火爆,AI算力需求在持续爆发,为PCB这一核心硬件提供了较大的升值空间。
海外市场布局早在2024年初就已开始,HDI领域的产能扩张也在同步进行。
泰国、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规划,可支撑较大产业规模,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。
短短10年间,胜宏科技的营业收入由10亿元暴涨到107亿元。可见,陈涛的成功绝非偶然。在行业内以强大的技术能力实现了资本与市场的双重绑定。
但背后高杠杆运转的资本风险,也是对企业平衡风险能力的考验。
胜宏科技能否真正穿越周期,不仅仅是技术流的比拼,更需要他拥有平稳运营迎接挑战的能力。
—END—
参考资料:
1.21世纪商业评论《惠州老板搭上英伟达,4个月狂飙1300亿》
2.证券市场周刊《胜宏科技市值三年十倍进阶之路》
3.投资界《1600亿,黄仁勋伙伴又去IPO了》
4.尺度商业《英伟达背后的A股“功臣”排名第一的炒股杠杆平台,700亿龙头如何逆袭?》
京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